什么是档案,文物、古籍脱酸,其实是破坏纸张的一大罪魁祸首。纤维素中的β-糖苷键在酸的催化下会发生水解,这使得分子链断裂,纤维变得脆弱。纸张变酸的原因来自生产环节的添加剂,保存环节的空气接触和翻阅环节来自人体汗液的乳酸。由于我国现代造纸工艺的原因,馆藏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纸质档案普遍存在酸化情况,必须去酸,才能阻止档案纸张的逐渐损毁。先进纸张脱酸保护技术科研团队自2019年成立,研究领域包括纸张脱酸设备与材料,纸张修复装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纸张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研制等。团队研制的基于金属氧化物与惰性有机溶液混悬剂的非水分散脱酸材料,脱酸效果和安全性,均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研制的先进纸张脱酸智能保护系统基于非水分散体系脱酸工艺,以大规模浸泡脱酸设备为核心,以脱酸工作台、前/后处理装置为辅助,突破了脉动真空干燥和静态常压反应等关键技术,是用于批量脱酸的一整套自动化、智能化、高可用的系统。这些成果攻克了纸张脱酸“卡脖子”技术,实现文化领域重大装备自主研发和安全可控。
国内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古籍资料,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不可复制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古籍纸张遭虫蛀、酸化、霉变、破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情况岌岌可危。寻求更为科学和可持续保护古籍的方法,已成为学界所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共识。酸化是古籍受损大的诱因,对古籍进行脱酸增强修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首先详述了古籍酸化的原因及现存的一些古籍脱酸方法,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的古籍脱酸修复方法及设备,分析这些古籍脱酸修复设备的优缺点,是对未来古籍脱酸修复研究方向做出了一些展望。